——记“我说系部交流与合作”大讨论
教务处 薛二伟
近期,一场“我说系部交流与合作”的讨论,在校园网中热烈展开。
这场讨论起源于书画系师生向文史语言系师生赠送书画作品活动:书画系的师生将自己创作的二十多幅书法作品赠送给文史语言系的学员,而书法作品中的诗词恰是接受赠送的学员创作的。这使得这场赠送具有“喜剧”效果:双方都是馈赠者,又都是接受者。
教务处意识到这类活动可以包含的更深层次功能:推进系部之间新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课程资源的共享互补融合。顺势推出了“我说系部交流与合作”的大讨论。
各系积极响应,参与讨论,提出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有的系部则已经付诸实践。
舞蹈健身系认为因为舞蹈艺术的特殊性,它作为一门抒发情感的时间艺术,需要语言文史系来提升自身文学素养,需要信息化技术支撑,需要器乐系来加强学员基础乐理知识,也需要家政保健系为健康保驾护航。这种相互交织,相互协调的学习,也是课程建设中要重点研究探讨的内容。
计算机系认为可以与各系部合作,以视音频等高科技手段展现其他系部优秀作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分工合作,加强沟通,优势互补。这种合作交流也有助于系部学员了解其他系部课程,为学员选修其他课程,实行学分银行制提供有效途径。
家政保健系的“奇思妙想”是:能否让家政保健系的烹饪、点心课程和文史系相结合呢?融入菜品、点心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背景,让人品出食物的人文内涵。该系部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更是从大局着眼,提供更为广阔的服务。
声乐戏曲系提出语言是歌曲的灵魂,歌唱是语言的延伸。汉语的声调韵和句读对发声、旋律、节奏、情感表达都有所影响,语言与音乐的关系只会发展。不论是声乐表演还是戏曲表演,都与舞蹈密不可分。美妙的歌曲加上婀娜的身姿,能带来一场听觉和视觉的盛宴。
器乐系认为要对专业课程进行必要的统整,视唱练耳课既有视唱,又有听音训练,所以可以在器乐系或是声乐戏曲系同时开设这门课程。
文史语言系认为可以通过相关课来解决声乐课堂中学员的语言和发音问题,不再让任何歌曲都唱出常州方言的“味道”。
继书画系和文史语言系新型交流与合作后,舞蹈健身系和计算机系两个系部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实践课在西太湖影视城开展,计算机系摄影班“理工男”拍摄校舞蹈队“文艺女”。达到 “课程资源”的“共享”,“课程优势”的“互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集聚效应。
教务处认为这次文史语言系和书画系合作开展的活动,是一次文人墨客,吟诗作画(书)的成功融合。这次合作,只是一个开端。系部之间的合作也不是简单的拼凑叠加,而应是有机的融合互通。我校的七大系科既是一个有机整体,密不可分,又具有各自优势,需要相互融合,互补。在目前学校进行的课程改革中,一些相关,相近课程的教学内容亦可充分挖掘开发,拓展延伸,并进行资源整合重组,这样可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专业课程知识点,知识面的深度和宽度。当然,无论是系部之间还是专业课程之间的合作,都应处理好不同层次,主与次,动与静等各种关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可操作性”。
通过大讨论,全校上下取得了共识:系部合作与交流,是老年大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各系要在大讨论的基础上,在课程改革建设年中,采用多种形式推进系部、专业间的交流与融合,从而将常州老年教育更富特色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