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欢迎您!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园新闻>>学校新闻>>文章内容
汉字背后的文化蕴涵
发布时间:2016-12-05    点击:    来源:文史语言系

文史语言系   戴铭涛

大观讲堂第七讲于十二月一日在学校2号楼报告厅举行,市二中吴琦松老师主讲了《汉字形体与古代文化》,施晓征副校长李金祥主任及文史语言系张维兴副主任等四十多位师生参加了听讲。

吴老师通过六组汉字的字形,阐述了汉字与中国古代老百姓的生活与文化的密切关联。如:“烟囱”和“天窗”的字形,反映了古代先民巢居与穴居的状况;“相”原指引导盲人者,后才引申为观察、辅佐之意; 古代“沐”指洗头,“浴”指洗身,“洗”指洗脚,不能乱用,从而指出现代街头“洗头房”和“沐足屋”的谬误和可笑。古时“奴隶”实为双人,女的称奴,男的称隶;成语“天罗地网”的天罗指捕天上鸟的网,地网指专捕水中鱼的网,并引申出短尾为隹,长尾为鸟,及鱼(名词)与渔(动词)的不同等。吴老师运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腾挪转换,使讲解更加生动形象、容易理解。听众鸦雀无声,只听到台下沙沙的笔记声。讲座结束后,吴老师带来的二十多本讲义,被一抢而空,吴老师感慨道:没想到来了那么多人,讲义带少了,对不起大家。正如张维兴老师总结的那样,今天的讲座,打开了汉字背后广阔的天地,提高了大家对汉字与古代文化关系的认识,受益匪浅,也为吴老师今后开设此类课程,聚集了人气。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老年教育发展中心(常州老年大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钟楼区健身路9号 电话:0519-86809150,0519-86809170 传真:0519-8680917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