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伟
热热闹闹的校庆过去了。我们不妨作点冷思考,校庆给我们留下什么?
如果校庆给我们能够记住的并被固化的东西,这就是学校文化的积淀。学校文化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属于学校集体个性;二是属于学校独特的教育“话语”。三是具有内涵“张力”。能不能作些总结:
首先是精神形象,它由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宗旨、办学理念、校训、校风等学校文化的精神要素所构成。这在张金富校长的校庆致辞中作了概括,他讲道:每一次创业阶段都保持着薪火相继、血脉相连的“承先启后”的历史渊源;每一段发展历史都凝结着老年大学“以老为本”、服务老年朋友的办学理念;每一个新的跨越都散发着“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每一项教师学员教育实践过程,都秉承“我们永远年轻”的校训。
其次是行为形象,它由学校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制度体系,以及师生员工的群体和个体行为规范等要素所构成。校庆期间,学校强化了组织系统,党群组织健全了,校务委员会建立了,学联会组建了,系部的基础能力建设增强了,大家都从各自的组织系统中增强了学校认同感。学校的新的五年规划和系部三年行动计划都在酝酿中,系列化规范化的制度规定应运而生。师生员工们分明感受到,管理运行顺理成章了,工作秩序有条不紊了,大家更加心情舒畅了。
再次是视觉形象,它由学校的标志、办学硬件条件、校园风貌等构成,包括校名、校标、校徽、校歌、建筑、设备设施、自然环境等。这些变化最明显,经过校庆,大家都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学校建立的视觉识别系统,是一种传播媒介和载体,较好地体现了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又具有个性化和特色化。利用视觉元素,将学校的理念传达给教师学员和社会大众,建立起良好的老年大学品牌形象。
当然,面向未来,我们还得正视一些存在问题:一是学校历史记忆中的文字记载还较少;二是属于学校独立的原创性的东西还较少;三是学校成果在全省、全国展示并获奖的还较少。
应该说,校庆所描绘的更加灿烂的未来,主要体现在新的五年规划里,学校未来发展的预期目标是:
学校基础能力继续提升,教育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办学规模和综合实力在全国、全省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到2020年,本部在校学员稳定在12000—13000人次,创造条件扩办城中校区或校外分校(办班点),基本形成信息化、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校园建设可持续发展,并在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成果展示平台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和中外合作办学等方面创出特色,发挥区域内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建成全国首批示范老年大学。